商業興觀點/淨零轉型 做好數據管理

【經濟日報】2024.05.14 00:06 吳若瑩/商業發展研究院國際數位商業研究所研究員

面對2050年,各國政府與企業無不將淨零排放列為重要的永續目標,而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淨零轉型已成為維持競爭力的基本要素,因此政府陸續啟動相關措施,例如擴大碳排納管範疇、輔導出口業者進行歐盟CBAM申報、提供業界碳盤查輔導資源等,其中商業發展研究院在輔導製造業進行碳盤查時,發現八成以上的企業從未對生產過程用到的設備及機台做過耗能計算或碳盤。

商研院也觀察到企業碳盤數據大都來自多部門的多系統,或以隨意的手動方式來收集和使用,更遑論要做到系統性的收集、監測和分析碳盤數據,以符合合規審計的可驗證資料。因此做好碳盤的數據管理,可說是企業淨零轉型發展的關鍵第一步,特別是金管會因應國際倡議,將於2028年要求企業揭露範疇三(中心廠和供應商)的碳排資料時,碳盤的數據管理只會更形複雜。

那麼企業該如何做好碳盤的數據管理?首先,應建立碳盤資料收集的策略,同時採取以下流程,包括列出公司內部哪些系統包含碳盤資訊、建立所有碳盤資料都可匯入的資料庫,同時使用「最終」的報告軟體將所有數據匯總到所須報告中;另為了更佳的數據品質控管,應定義數據來自哪裡?誰會接觸該數據?並須標記是否有人驗證了該數據等,同時應將資料格式標準化,訂定命名規則,好讓使用者可輕鬆存取、迅速找到所須的碳盤資訊。

另因應2028年企業須揭露範疇三的議題,建議可制定從供應商收集碳資訊的策略,譬如可從內部供應商管理系統、或外部資料集(例如,S&P Global等組織產生的資料集),開始與供應商做更密切合作,因而衍生降低成本、或選擇更換供應商等決策。

當企業或組織愈來愈依賴碳盤數據、甚至ESG的永續數據來推動改善和創造價值,進而影響環境和經濟績效時,就表示該些數據確實發揮了關鍵作用,全球不乏因而受益的企業,例如IKEA宜家家居利用永續數據減少碳足跡,增加整個價值鏈的再生能源,並改善廢棄物管理;Timberland使用永續數據識別由回收材料製成的產品,從而優化庫存水準並簡化運營。

Dell戴爾也透過雲端應用程式監控基礎設施,追蹤不同組織層級的能源使用和碳足跡,並利用可持續性數據整合資源,升級節能技術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Tesla特斯拉利用永續數據製造更節能的車輛,減少產品生命周期的碳排,並透過回收系統確保電池100%可回收,因此已重複利用高達92%的原料。

做好淨零轉型的數據管理或許複雜且耗費資源,但企業終將因創造了長期價值而受益匪淺。

 

轉貼自:經濟日報/OFF學/經營管理/商業興觀點/淨零轉型 做好數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