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家典範/2022臺灣服務業大評鑑- 專家觀點-創新價值 在數位與永續轉型

04:10  2022/08/27 工商時報   許添財、商研院董事長

 

2021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高創6.45%,創11年來新高。IMF最新預測台灣人的年均GDP可望19年來首度反超韓國。但面對俄烏戰爭加劇國際地緣政治衝突,引發能源危機與糧食危機,拉升通膨威脅,新冠變種欲去猶返與極端氣候變本加厲等諸多不確定性,尤其苦受疫情衝擊而欲振乏力的內消市場與服務業,很難樂觀。
唯此諸多交雜衝擊下,短短不到三年,已發現人類正猛然覺醒,專家還因此洞見長期發展先機。此非偶然發明,而是歷經長期演化的新趨勢,即是創新價值生態系兩大永恆支柱:「數位轉型」與「永續轉型」。

大變局看台灣 逆勢成長與逆向發展

6.45GDP成長率的來源卻也顯露台灣經濟結構本質。從支出面看,最主要貢獻度來自民間投資(3.75%)與淨輸出(1.9%)。內需不振,總支出最大宗的民間消費卻見負(-0.18%),另6.54%的總生產成長率,工業就貢獻了4.77%,而服務業只占1.84%。
難免有人認為這只是疫情等短期的衝擊,然而,對製造業與服務業的GDP占比做長期比較,卻發現這是從2000年以來的「逆向發展」趨勢。

服務業比重隨著經濟發展而不斷上升是公認的規律,服務業附加價值對GDP占比與GDP成長趨勢長期應同向上升,其間服務業的範疇與規模變動也代表著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的意義。例如當前新數位經濟時代,就有各種跨境跨域的數位服務產業正革命性地應運而生。
台灣製造業的GDP占比從2000年的19.8%,逐步升高為202135.76%;相反地,服務業占比卻從71.44%一路降為58.24%。尤有甚者,服務業就業人口比重還越來越高於製造業。顯見服務業比製造業的生產力落差一直擴大。

逆發展經濟的治本之道 在數位轉型×永續轉型

產業革命以來,世界經濟不斷成長,但地球可用資源卻日見破壞,甚至枯竭,環境乃逼使人類必須面對並改變傳統的企業「競爭」與「累積」模式。以「數位轉型」創新價值為核心的新工業與商業革命及再生能源革命,連袂登場;以「永續轉型」為供應鏈韌性與服務目的的新企業經營與消費行為也應運而生。

製造業已為轉型汲汲營營於「服務業化」;物流業以「完整物流解決方案」追求更完美的服務,運輸業正轉型為服務業,2C「配送」快速取代2B「運送」,「速度」加上了「溫度」。電子商務與社群媒體改變了傳統「通路」概念,OMO與「全渠道」經營加速了商流、資訊流、金流與物流的大整合,金融服務也智慧化。

數位就是價值,AIoT「精準」製造與行銷商業模式,不只降低生產與服務的邊際成本,也要幫受眾降低交易成本,並滿足消費者「互動」與「體驗」的需求。疫情期間高速形成各種「替代移動性」服務與商業模式,已遍及各個生活與工作層面,並成為「新常態」。
台灣已有83%以上民眾使用手機上網,2021年網路零售占整體零售的比率從8.6%提升到11%,東協五國(印、馬、菲、泰、越)已有95%的網民以手機上網。

其中,電商交易額(GMV)在2021年成長了85%,預估五年內會再倍增,其線上消費占整體消費已提高到9%。
相關的ESG永續調查指出,疫情已使超過半數的消費者會特別考慮企業有關環境與社會的永續經營理念與形象,跟人文與自然永續共生的全球性消費新運動與文化正在加速形成。永續已成為市場驅動力,更重要的是,推動永續轉型的相關交易與投資市場與制度,均已形成並開始運作。

台灣海外生產基地「轉移」成效顯著。台商回流形成投資風潮,半導體為主的製造出口稱霸全球,但長期服務業GDP占比下降的「逆向發展」卻未見轉機。

2021年新南向出口與投資均現佳績,對東協出口增加32%,出口市場占比提高了0.3%;新南向18國則成長了35.2%,占比提高了0.8%;對大陸出口只成長25%,占比則下降0.6%;對新南向18國投資更狂增105.97%。
傳統三角貿易模式仍然持續,只是生產基地再轉移,台灣出口或投資東協仍以電子業與塑橡膠業為主,新南向市場的數位與永續導向新產品與服務正蓬勃發展,但台灣對此新範疇的貿易與投資仍極其有限。

晶片王國的台灣轉成數位永續經濟強國在望

晶片已成為國際核心戰略物資,台灣則是此一數位經濟幹細胞的生產王國。數位經濟體系裡的「硬體」、「軟體」與「服務」本是一條龍,晶片雖不是萬能,但缺晶片萬萬不能。台灣利用此基礎優勢,以服務數位創新價值為核心的市場導向多元發展,進行「數位轉型」;以ESG新價值為經營的使命,進行「永續轉型」,更是商機無限。價值是核心,人才是關鍵,台灣開拓共融、共享、共好、永續與和平繁榮的新藍海,希望無窮。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